四川成都:温江花木产业布局 目标锁定全国三甲
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
“只要务好协调发展这个根本,就能让老百姓生活富裕,地方经济腾飞。”在区委书记李刚看来,温江之所以连年位列“双强”,关键在于以“大统筹、大集中”的方式推进发展,城乡携手,齐头跨越。
数据见证跨越。目前,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3年的2.47:1缩小到2006年的2.3:1,远低于成都市2.6:1的平均水平和全国3.2:1的平均水平。
“大统筹、大集中”:城乡同发展、共繁荣的新“引擎”
25日,成都人吴刚收到一张超速驾驶的罚单,上面标明的路段是寿安镇。“寿安只是温江的一个乡镇,怎么也有电子眼?”吴刚不解。“我们早已把农村的规划和城市接轨了,温江没有农村。”交警一语道破天机。
“没有农村”正是实施“大统筹、大集中”的结果。2001年起,温江区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试点建设新型社区,让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和承包地后实现跨区域集中居住,整合全区资源,以土地的规模经营来提高效益;2006年初,该区将全区农村规划为26个新型社区,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,届时农村群众将享受和城市相同的生活条件。如今,全区建成集中区15个,吸纳农户10620户。
在集中居住的万春镇,农民收入大幅增加,政府给他们买社保,每年享受股权分红;土地价值充分发挥,该区用腾出来的土地发展旅游,打造出都市新景点——“国色天乡”,5月开业以来天天爆满。
“我们现在出门就是柏油路,喝的是自来水,烧的是天然气,看的是有线电视。”说起变化,花土社区居民熊贵生笑得合不拢嘴。
生态立区: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碧水蓝天
前不久,300多家制鞋企业想落户温江,总投资十几亿元。但考虑到制鞋业将带来大面积的环境污染,权衡利弊之后,温江的答案是:拒绝。
经济发展需要工业挑“大梁”,但发展工业,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——温江人想得很清楚。
事实上,注重生态保护不仅没有影响工业发展,还促进工业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。目前,集中全区75.5%工业企业的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引进各类项目453个,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、亚洲同行业最大企业8家、国内知名企业20家、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6家;去年科技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03.2亿元,同比增长38.92%。
新的产业布局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付诸远景实践,“城市东进、工业南下、旅游北上”:城市东进,以光华大道为轴线深层次开发建设现代服务业,与中心城区实现无缝隙对接;工业南下,将海峡科技园区作为载体,发展新型工业;旅游北上,立足温—郫(县)—都(江堰)生态示范区的区位优势,将温江打造成中心城市的“都市绿肺”。
科技引路:推动现代农业走向高端业态
成青快速通道两旁大片花木生机盎然,一棵棵银杏树被装上大货车运走。“那些几万元、十来万元的大银杏很受外地客人喜欢。”花卉园林局负责人说,去年温江花木销售额近10亿元。
花木产业是温江的特色产业,提升花木产业档次,打造花卉产业研发、生产、交易“三中心”,是该区推进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。今年,该区启动“友庆花卉产业聚集基地”4000亩核心区建设,力争年内新入驻企业达到20家,引进花木新品种20个以上。
把科技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。温江以省医药集团物流中心、西部花卉流通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,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引建设力度;利用成都农林科学院、川农大研究生院等资源,围绕研发后端的技术推广、生产标准制定等后续产业,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高端业态发展。
温江未来城乡形态是怎样的?温江人说,是一个类似新加坡、主题公园式的花园城市,城市是产业核心,农村是兼具田园风光和都市气息的新型社区。
“力争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稳位,并通过两三年的努力,在全省十强县的评比中跻身‘三甲’。”温江蓄势待发。